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针对今年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北京市作出最新部署。
7月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落实市委工作部署,研究推进“住有所居”有关工作等事项。
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
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更好满足市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居住需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赵秀池认为,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需要精准建立住房分层供应体系,对低收入群体通过保障住房解决住房问题,中高收入群体通过商品住房满足其住房需求;让保障房起到保基本居住需求的兜底作用,商品房尽量发挥市场机制,减少行政干预,释放市场活力。
北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曾提出,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住房需求。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回稳向好。
实际上,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在6月13日公布的《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优化房地产政策,全面取消限购、限售、限价,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此,业内预计政策或将有进一步优化调整倾向,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市场,都带来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而此次北京市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既是对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的推进,也是对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对此,赵秀池建议,通过适当调减住房限购政策,降低房贷首付款比例和利率,降低购房门槛,促进刚需与改善性等多样化住房需求入市。
维护租赁市场秩序
会议明确,要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优化政策设计,规范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扎实做好民生兜底保障。积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健全青年人才住房支持政策,强化大学毕业生、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运行保障人员等住房保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住房租赁市场是“住有所居”的重要补充,规范市场秩序既可以稳定租赁关系,优化租赁体验,提升居住安全感,也可以促进租赁市场的平稳、有序、高质量发展。
北京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房8万套。同时,北京近期也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秩序。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研究起草了《关于规范个人开展住房转租活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规范个人转租住房活动,加强租赁经营活动管理,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鼓励建设更多“好房子”
会议指出,要持续推进危旧楼改建,加快开展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有序推进核心区平房成片区、整院落腾退更新,切实消除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
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也是多个省份的工作重点。北京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实施5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治理背街小巷1100条,改造提升老旧厂房40处,优化城市家具设置及管理,改善宛平城等12个重点区域周边环境面貌,做好第二轮回天行动计划收官。
会议还提出,要努力建设高品质宜居住房,优先向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和就业密集地区供应住宅用地,健全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建设更多“好房子”。
建设高品质住房,离不开土地供应。北京2025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明确,今年北京首次对商品住宅用地实行弹性供应,安排商品住宅用地指标240至300公顷。
根据年初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加大了优质地块供应,优先保障轨道站点周边及城中村改造资金平衡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同时加大了站城融合力度,适度提高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建设强度。
此外,北京也在持续推动“好房子”建设工作,努力提升住房品质。
2024年11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过借鉴全国“好房子”设计大赛优秀成果经验,在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形成《北京市高品质商品住宅设计导则(试行)》。
2025年2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在印发上述设计导则的基础上,总结“好房子”试点工作经验做法,配合平原多点地区土地供应,制定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更好指导当前阶段平原多点地区住宅审批管理。
通过政策引导,不仅激活了刚改客群回归新房市场,更深度驱动了住宅产品的全方位升级换代。
文章来源:中房网